锐评 | 7分钟炮制一条,虚假短视频收割了多少“情绪税”

原标题:锐评 | 7分钟炮制一条,虚假短视频收割了多少“情绪税”

闹市街头发生“感情纠纷”、女儿半夜将母亲送去坐牢……近日,有媒体曝光了一批无底线骗流量短视频。这些一度霸屏热搜的虚假短视频,看似新闻事件,实则摆拍拼凑,“7分钟就能炮制一条”。

这类狗血十足、假得掉渣的短视频,想必许多人都曾随手刷到过。稍加审视,套路也就那么几招。比如,靠“卖惨”博同情,动辄父母双亡、孤苦无依、家徒四壁;比如,借“对立”搞话题,要么是强势母亲“非法拘禁”大龄女儿逼其相亲,要么是恶婆婆欺压善良儿媳大打出手;比如,凭惊悚火出圈,街头绑架等警匪片中的桥段直接搬到街头。而通过对受众情绪的精准拿捏,这些披着“新闻”外衣、打着“真实”标签的虚假短视频很容易爆火,自导自演的博主们也收割了一波波“情绪税”。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可见,短视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庞大的用户规模,也意味着“几颗老鼠屎”带来的负面效应会急速发酵。虚假短视频刻意制造矛盾、裹挟网友情绪,甚至造谣传谣、扰乱视听,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也透支了社会善意,削减了大家对媒体和信息来源的信任。若任此风滋长,导致的价值污染、经济诈骗等风险难以估量。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快速兴起,短视频制作和发布门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海量信息时代,用户的情绪阈值也在各种新鲜刺激中不断提高,内容生产越来越卷。一些制作者为博关注,斩获更多点击量,实现流量变现,不惜剑走偏锋、践踏底线。公众朴素的“同情心”“愤怒感”“正义感”被无限滥用,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不难发现,虚假短视频能火,一大原因就是“抓马”剧情与所谓的“真实记录”之间的巨大反差,不少网友都表示,如果知道是摆拍,就不会“情感错付”。打假治假,首先得揭开虚假短视频的“画皮”,明确短视频摆拍的法律界限。明确虚假内容的定义,明晰相应的法律责任,抬高浑水摸鱼的成本,方能倒逼一些人正确审视自己的行为。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不妨借鉴穿透式监管思路,将账号的发布者、使用人特别是MCN以及关联账号,一道纳入监管范围。与此同时,平台也要改善内容分发机制,严格执行内容标注,不断完善审核规则,对于查实的账号和视频及时封禁和下架处理。

虚假短视频乱飞,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错付,更是社会信任的错付。斩断黑色产业链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受益的将是我们每个人。

图源:央视网综合网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雨馨

流程编辑:u060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