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电话另一头的老父亲说:定了,通知也发了,导师也联系好了…

原标题:我跟电话另一头的老父亲说:定了,通知也发了,导师也联系好了…

我跟电话另一头的老父亲说:定了,通知也发了,导师也联系好了…

转自: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郎济伟去年7月份向公众号投了第一篇文章《他画了个五岳》,之前团队中有个学妹是济大的,也因此公众号才能在济大传播开来,吸引到他投稿。我从文中的笔触能感受到他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也是笃定之人。希望,大家能从文中获得感悟和启发”

— 小印帆

这是一个建筑生五年的摸爬滚打 … …

用一篇文章来总结这五年,太难,太粗糙。倒并不是因为自己这五年有多少故事,仅仅是因为有太多人要感谢。突然认真总结起来,一时间还没有了头绪。恰巧,父亲刚刚打来两通电话,问我:算是定下来了吧?

郎 济 伟

济南大学 本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研究生

“ 完美的人也是没有用的人 ”

在我看起来还好似人畜无害的幼年时候,我父亲就曾经展望过我美丽的未来:这孩子能出产(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其实当个土匪头子也不错……

我从小就是臭脾气。

理所当然的,打小就在村里出了名,因为我的“捣蛋”,没有一个家长愿意看见我。所以当我考上大学时,我晚上时常跟家人去到扎堆乘凉的父老乡亲面前,“好心”询问:唉?你家那谁学习怎么样?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没在上学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话聊的并不合适。

我从小就爱显摆。

记不清是哪一年,好像也是刚刚高考完不久,跟多年不见的小学同桌约了一次。那时候我还没有手机,家里担心联系不到我,就把母亲的老年机塞给我,说有事可以打电话。跟同学聊的正欢时,有人打来了电话,我看见大家都是智能机,不好意思掏出老年机,只得跑了出去接通了电话,对面: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

我从小就死要面子。

因为这些性格上的缺陷,我吃过很多亏,但依然很难改掉。既然改不掉,那就利用它!我很敬佩的一位企业家--任正非先生在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完美的人是没有用的人。当代中国已经很少有文盲了,但美盲还有太多太多

大学开学不久就有一场考试,我丝毫不紧张。因为这是一场素描考试,而我从小就表现出不错的绘画天赋,也学过一段时间素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分数很低。在之后的一次课堂上韩老师不经意间提及过:咱们的题目是画一颗苹果,那个把苹果画成好几瓣的……

韩老师,没想到吧,那个人就是学生我。

韩老师是大学期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老师之一。他很是温柔,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照。我与韩老师也有过不少的交流,但他身上的那股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艺术气息总是让我望而生畏,现实里并不太敢主动去接触。

韩老师是不折不扣的愤青,但他“激进”的言语中总能体现出对世态炎凉的不同诠释与独到见解。韩老师在学校里主要教我们手绘,他不止一次地说:倘若你们能坚持每天画一幅速写,一定能考上老八校。每每说完,同学们大都笑笑而已。

但我想试试。

2017年9月27号,第一次接触钢笔速写,也留下了第一幅抄绘的钢笔速写:

我太了解我自己了,一天一幅速写我肯定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我决定大方的在朋友圈宣言:我要坚持一天一幅速写,并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我太了解我自己了,碍于面子,为了实现吹过的牛,我多少会坚持一个月吧。但我还是不够了解我自己,我居然这么死要面子,以至于我硬是坚持了将近4年

没想到,原本是建筑师基本功的手绘,现在却成了可以拿来吹嘘的资本。确实,大家都是用电脑出图,手绘还又有什么用呢?必须承认,手绘几乎在建筑圈里消失了,那些去学手绘的同学也不过是为了应付快题考试罢了。但于我而言,手绘没有那么简单。它绝对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开拓了我对美的认知,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内在的提升。韩老师说过:当代中国已经很少有文盲了,但美盲还有太多太多。

” 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显摆的机会 ”

于老师是另一位大学期间对我最重要的老师,更是我在建筑认知上的启蒙老师。于老师表面总是“吊儿郎当”的,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吐露出许许多多的经典名言:

“人无法把情感拿掉,像机器一样活着(建筑也一样)”

“当一个人心里很虚的时候,就总是提这件事”

“畏研吾提出了个建筑消隐,就疯狂使用“马赛克”,确实,日本人对马赛克颇有研究”

于老师就是这样,诙谐轻松的课堂中总能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知识,也正因此,于老师总会拥有一大群忠实粉丝,我就是其中一份子。但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般相信。我曾经因为误会,跟于老师大吵一架,甚至接连挂断了于老师打来的好几个电话。但好在最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冲动,更庆幸于老师的理解与原谅。

那是一次木构搭建竞赛,搭建完成后会有讲解环节,于老师调侃道:你可不要当讲解员,别一冲动讲错话。我太了解我自己了,我说:我晓得,我晓得。但我还是不够了解我自己,在搭建过程中,我竟然跟竞赛的“金主爸爸”吵了起来,骂的他很不自信的问我:你是老师?

我:我是学生……

最终,这次竞赛在一众同学与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三等奖,并获得了一系列的证书与荣誉称号。也是这次,让我看到了除了每天“晒”速写之外的另一种出众的方式。我太了解我自己了,我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显摆的机会。但我还是不够了解我自己,当时的我绝对不会想到这给今后的我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与便利。之后,我便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参加知道的每一个竞赛。渐渐的也获得过一点荣誉:

手绘作品“济大地图”被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收藏

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乡伴杯”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大赛)-入围奖、三等奖

乡伴文旅集团2020-2021年度青年创意设计团队荣誉

“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荣誉提名奖

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三等奖

SKYHIVE 2021“摩天大楼挑战赛”世界竞赛-荣誉提名奖

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入围奖、金奖、人气奖

……

“ 高年级就会睁眼说瞎话,低年级他不敢 ”

感觉第一次真正认识建筑,是来自于疫情期间线上进行的于老师的设计课。于老师第一堂课便是领读柯布的《走向新建筑》,而后也一直重复书中的一句话:建筑是搭配起来的体块,在阳光下聪明、正确和辉煌的表演。也是在于老师的现代建筑思潮课上,我对建筑的认知更精进了一步。也是在这门课上,于老师金句频频:

“美在于(比例)逻辑同一,(比例)层次丰富的关系”

“当你真正学会这套设计方法的时候,是你忘记它的时候”

“高年级建筑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睁眼说瞎话,低年级他不敢”

的确,建筑生总是有自己的脾气,总是秉持自己的态度。但我觉得,一切的人前显贵,必须要有人后受罪的努力做支撑。盲目的相信运气与天赋,亦或是将别人的成绩轻易归咎于运气与天赋的人都是轻薄的,浮躁的。

“ 快题并不是设计,是熟能生巧 ”

手绘与专业上是得益于有两位恩师的教导,而考研,要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学长学姐的倾囊相授,研友同学的互帮互助以及家人的理解与默默支持!就个人的考研经历而言,因为英语太差,有超过3/5的时间用在了英语上,时间分配比较极端,参考价值微乎其微。

而我与绝大多数考研的同学不太一样,我的学业成绩并不优秀,只有专业成绩还看得过去,但我竞赛多。所以,我参加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夏令营(萃英计划),并凭借近20项竞赛奖项与荣誉顺利通过。这让我获得了免复试的优势,并有了选择最优秀的一批导师(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的机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最优秀的一批老师几乎只招收推免生与萃英生)。

针对考研的四门科目,我认为快题是相对棘手的。我想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快题并不是设计,是熟能生巧,是“拿来主义”。建筑生往往期待着在每一套快题上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想法,每次都做出大不相同的设计。曾几何时,我也这么认为过:

我甚至跟学长闹脾气,当着他面撕了快题,而他也没有与我争论,而是放纵我,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画下去。我太了解我自己了,我认为我凭借着手绘与设计的优势可以肆意创作

但我还是不够了解我自己,随着快题越画越多,自己与别人差距越来越大,速度也提不上去,我才开始渐渐的意识到:快题毕竟是一门应试考试,只需要“搬运”平时练习的快题并稍加修改即可。快题考察的是建筑基本要求与基本审美。之后我练习时开始特意练习几种造型,只是做一些在地性的修改:“贪吃蛇”

“双C型”:

2022年初试快题复盘(双C型)

不出意外,初试快题分数还算不错。随后手绘与竞赛的优势也展现了出来。因为我之前作品的图纸已经比较精细,并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因此我在初试完之后,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做完了作品集,且其中附有大量获奖证书与手绘作品。初试成绩揭晓之后,我便向三位最优秀的导师投递了作品集。虽然我的初试成绩并不出众,但最终还是收到了李昊教授与刘克成教授的接收意愿。

终于,我实现了韩老师所说的:只要坚持每天一幅速写,就能考上老八校……

终于,于老师都感慨说:郎济伟考研英语都能过,那么大家都没问题……

终于,我跟电话另一头的老父亲说:定了,通知也发了,导师也联系好了……

” 写在最后 ”

我是特殊的,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此文仅作为个人这五年来的小小总结,不具有绝对的参考意义。我只是正视了自己的性格,只是更加了解自己了一点。我还是臭脾气,还是爱显摆,还是死要面子,这才是我,这才构成了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