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视频 | 不愧是央视!一集封神,令人拍案叫绝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

曾经有一个名为“滇”的古代王国。

这可不是编造的神话故事,

连著名文学家司马迁都亲自认证了,

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

1500字的篇幅有600余字是记录古滇国的,

“耕田有邑聚,肥饶数千里”,

足以见得此王国的重要性。

然而,奇怪的是,

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

古滇国却离奇隐去了踪影。

寻不见它的文字,看不见它的疆域。

神秘莫测的古滇国,

究竟位于哪里?

是如何创造了一段让后人惊叹的文明?

一起跟随央视推出的新片寻找答案——

《寻古中国》

(上咪咕视频APP,观看正片)

「 古国寻踪

有着“彩云之南”美称的云南大地,

镶嵌着一颗“高原明珠”——

滇池。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大湖,

滇池也是人类文明孕育的理想之所。

在数十万年前,

滇池附近已经出现穴居的古人类,

再到新石器时期,

更多的人口汇聚于此,

逐渐形成了古滇人的早期部落。

人们普遍觉得,历史上的云南是不毛之地,

而近些年的考古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竟是一个很发达的文明状态。

而近些年的考古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竟是一个很发达的文明状态。

在滇池东南岸约三公里的古城村,

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下,

埋藏着近9万平方米的螺蛳山。

相当于十三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螺蛳壳瘦的、胖的,圆的、尖的...

大小不一且形态各异,

而且均显示出被人食用过的痕迹。

先滇时期环贝丘遗址不仅面积大,

向下挖掘还有“惊喜”。

深埋地下的螺蛳壳与灰土层交替堆叠,

达到了惊人的6.5米厚。

这也为考古人探索古滇人生活的时期,

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先滇人们早已发现滇池盛产螺蛳的秘密,

至少从商代开始在此聚居。

七、八两层的螺壳,

特别大,且分布密集,

代表着当时螺蛳品质优良产量丰富。

五、六层的螺蛳明显变小,

分布也变得稀疏。

一条周长600米的壕沟构成了,

云南省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商周时期环壕聚落。

环壕外围是堤坝,通往滇池水,

堤坝上很有可能建有篱笆等防御性的墙。

古城村遗址十公里之外的河泊村,

被称为“建在螺蛳壳上的村庄”。

人们延续着以螺壳夯土砌墙的建筑方式,

既能提高房屋的坚固程度,

又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贝丘遗址有如一本,

记录古滇人生生不息的历史书,

是千年来遗留下的生存证明。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考古人在环滇池的多个地方,

陆续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古滇文物。

其中,青铜器占比居多。

与中原地区方正厚重的青铜器,

以及古蜀地区夸张浪漫的青铜器不同,

古滇的青铜器主打一个“写实”!

从生产劳作到生活娱乐,

再到祭祀宴飨和战争征伐,

种种场景都被生动地融入在青铜器上。

比如,在江川李家村出土的牛虎铜案,

被列为禁止出境展示的“国宝级文物”。

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

将牛和虎巧妙地融为一体。

大牛站立,牛头奋力向前伸展,

背部自然下落成案的形状。

尾部,猛虎爬山状,

嘴巴紧紧咬住牛尾向后拉扯。

大牛腹下还躲藏着一只小牛。

从功能上判断,大概率和宗教祭祀有关。

还有,与财产相关的贮贝器。

该器物出土时就装有大量的海贝,

可以理解为古滇人的存钱罐。

不过,当时还处在以物换物的阶段,

贝壳货币其实并不通行。

更多是作为一种礼器,

它的存在是社会阶层的证明。

赶集场面贮贝器,

反映了古滇国热闹的集市场景。

仔细看,上面有一位通体鎏金的女子,

坐在被四人抬着的轿子中,

表明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青铜器具中更是不乏有趣的小玩意。

古人享用螺蛳肉的“专属器具”,

骨锥、鱼骨、铜锥;

铜扣、铜泡和铜鱼钩。

曾经只存在于史料中的古滇国,

随着越来越多文物的出土,

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展现出文明观念的同时,

也再现了文明与辉煌。

「 古蜀记」

在浩瀚如烟的史籍中,

关于古蜀的记述却寥若晨星。

直到三星堆的发现

将古蜀文明娓娓道来。

千年前隐藏着怎样一片神奇的土地

第一代蜀王蚕丛是位养蚕专家,

始居于岷山石室

后来由于气候的驱使,

才慢慢迁居到了成都平原。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有很多带有“蚕”字的地名,

这些都是蚕丛氏迁徙的印证。

据说蚕丛王的相貌很有特点,

“其目纵”,即眼球明显向外凸出,

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

三星堆发现的面具很符合以上的描述。

自1929年第一件玉器的出土,

三星堆就吸引了一代代考古人的关注,

也引发了人们对古蜀文明的好奇。

2022年8月24日,

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

一尊大型立人神兽得以重见天日。

身长超过1.2米,体重近150公斤,

是目前三星堆出土的动物造型青铜器中,

体积最大的一件。

大嘴、细腰、长耳朵,

四蹄带花纹,头顶立人,

胸口刻有神树造型,

在立人的底座壁龛里还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微型人像。

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

是7号坑的镇坑之宝

它的独特造型是考古人前所未见的。

宝物分为上下两层,

四角刻有生动的青铜龙头,

里面藏有一件玉器,

表面还有大片的丝织物残留,

这让蜀地历史悠久的丝织工艺,

有了更多考古实证。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在近百年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惊喜。

从1934年首次发掘的600余件器物,

到1986年1-2号祭祀坑惊现于世,

出土器物超过1700余件,

再到2020年3-8号祭祀坑,

相继出土1.5万余件各类文物。

三星堆见证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也讲述着古蜀文明的传奇。

而纪录片《寻古中国》,

带我们深入探寻中华文明,

了解源远流长的历史,

展现了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与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大地孕育华彩文脉,

匠心续写华夏风范!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纪录片《寻古中国》

本文来源:咪咕视频公众号

编辑:花酱

校审:花酱

监制:空无

图源:网络(侵删)

戳下方名片关注「咪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