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弟
文/魏梅武
我家兄弟姐妹6个,我是老大,手下是妹妹,妹妹手下是4个弟弟。
父母去世早,刚60过头就丢下我们走了。
1983年秋我支边新疆,去时父母尚健,却不料不到一个月,母亲就跌倒脑溢血去世,父亲也重病在卧,我从新疆赶回家中服侍,时间一久,父亲天天催我返疆,说人家花了大本钱请你,你却没上一天班就回家照顾我,咋对得起人家?
在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催促下,我只得含泪上路,把照顾父亲的重担托付给妹妹、弟弟们了。虽然弟、妹悉心照顾,但仍然回天无力,父亲还是驾鹤西去了。
那时大弟、二弟已经成家,三弟、四弟尚年幼,三弟在读中学,小弟还在读小学,我因携全家刚到新疆,就只好委托大弟、二弟来照顾三弟、四弟了。
人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三弟、四弟随大弟、二弟生活了几年后就各自独立生活了,三弟在我南昌妹妹帮助下学到了一门技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小有成就。
四弟脑子灵活,吃苦耐劳,在兄弟姐妹们帮衬下也在家乡成家立业了。而我今天要讲的是小弟的创业故事。
2000年我首次回家探亲,就住在小弟家。那时小弟刚成家不久,就显示出了他的脑子灵活,观念超前,非一般常人可比。
首先,他利用屋子在公路边的便利条件开了个茶馆,客人一人一元钱可在茶馆呆一天,他又支起了几张方桌,客人可以在此打打扑克牌,他趁机卖点瓜子、花生、饮料等贴补家用;
其次,他在全村第一家安装了一部座机,把号码贴在座机上,2000年时用手机的人极少,外出打工人员和家乡亲人联系时基本上都是打座机,所以打工人员都是把电话打到我小弟的座机上,小弟接上电话后就和打电话的人约定亲人接电话的时间,然后跑去找接电话的人,通话成功则接电话人付我小弟一元钱辛苦费。不要小看了这一元,那时的一元可抵今天十元都不止啊。
第三,由于小弟的屋子处在通往文竹和龙田的交叉路口,一些外出人员下了班车后因带的东西多,要回沐江、龙田、对江、南塘、焦间等地的人就想找个摩托车搭载回家,小弟就会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及时骑麾托送客人到家,按路途远、近收点辛苦费,或两元、或三元,由顾客随便给。因为刮风也好、下雨也好,白天也好,晚上也好,随叫随送,在乡亲中留下了好口碑,所以生意很好,这又是一项活收入。
第四,他在房屋的巷子里放了两个大木桶,又把巷子两头封闭起来,大大方便了茶馆店的客人小便,又在门对面马路边建了一个厕所,方便客人大解,于是种田、种菜有了好农家肥料,庄稼年年丰收。
2010年我第二次探亲回家,又在南昌妹妹家碰到小弟在一家大公司帮人家开矿车,开矿车比一般司机的收入高很多,尤其是按件计酬,收入就更高了。
我想,大矿车可不好开呀,而他忙时就睡在矿车上,老板随叫随到,对他是千般放心,万般尊重,以致他有事要回家乡龙田乡庙上村创业时,对他再三挽留,说随时欢迎他回来。
2021年我第三次回家,又一次住在小弟家,有一天傍晚,他对我说,大哥,你愿意去看看我喂养的鸡、鸭吗?我说,你的鸡、鸭在哪里呀?他说,愿去就上车吧。
他提个桶装了稻谷放进轿车里,就往两、三里路外的山上开,车一来,山上的鸡就飞扑而来,我望着成群的鸡欣喜不已,说,好大一群鸡呀。他说,前几天被野狗咬死了几只,太可惜了,打算把鸡收拢来放点药把野狗呀、黄鼠狼呀药死它再放养。
喂完鸡后又到另一处去喂鸭,他的车刚到一处人家屋后的田边,成群的鸭又飞扑而来嘎嘎嘎地叫着,小弟把栅栏门打开,把稻谷撒在地上,那些鸭子就纷纷争先恐后赶来,你挤我我挤你地在地上撒着欢抢食了,小弟把栅栏门扎紧,就说:回家!
开着车往回走。我在车上开玩笑说,开轿车喂鸡鸭,如果在解放前,你是要划为地主的,他哈哈大笑。早几年我看过一条农民开小车去种田的新闻,今天小弟开轿车喂散养在山坡上的鸡和田野里的鸭,这也该是算条新闻吧?
第二天早上吃早餐时,小弟媳安排我先吃,我说,等小弟一起来吃吧,她说,他去帮人家运砂了,谁知他啥时候才能回来?我说,运一车砂多少钱?她说,要看路的远、近而定,一般装运一车的砂石运费是100元。
我又问,车是自家的吗?她说是,前几年就买了2辆农用车,倒换着开,我问一辆农用车多少钱?他说两、三万块钱一辆,二手货一万元也能买上。
我连连咂着舌:了不起,了不起,我这个拿工资的太无用了,什么本事都没有,小弟读书不多,却比我这个做大哥的强多了。
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与小弟相比,我真的太惭愧了……
小弟不仅自己勤劳致富,还热心公益事业,如公园里的椅子都是他无偿提供给老年人,让老年人在那里休闲、聊天、晒太阳;
祠堂边的路靠近河边,又窄又不平,连会车都困难,他考虑到大家的安全,无偿拉了二、三百车碎砖石把路填宽填平,现在行人走路安全了,会车也方便了;
村里红、白喜事,他总是主动上门帮忙做事,如果哪家有困难,他总是设身处地为人家出主意,想办法,不仅出力,还乐意帮助解决人家经济上的困难;
对老弱病残人员总是有求必应,主动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为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所以在全村人中留下了良好口碑。
从小弟珍武在家种地也能打出一片新天地,我想,在农村的人只要脑子活,肯吃苦,多奉献,也是会大有作为的,我为有这样一位小弟而骄傲而自豪!
-关于作者-
魏梅武,江西永新县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毕业生,在莲花县三中教了两年半高中,于1983年秋支边去新疆工作。
掌上永新征稿提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