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晋军首领阎锡山的有趣段子

阎锡山,山西的铁血人物,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数十年,无论北洋政府、直皖奉系,还是蒋介石领导下的南京政府,都无法撼动他在山西的根基。可以说,山西的政治格局一度显得异常简单明了,晋系圈子内的关系如同稳固的城池,外界难以侵扰。

阎锡山

绰号:阎老西儿、山西王

出生地:山西五台

生卒年:1883—1960

毕业学校:日本士官学校

加入团体:同盟会、铁血丈夫团

职务:

民国初年山西都督,曾历任山西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等职务。

主要经历:

领导山西的辛亥革命,参与中原大战,投身抗日战争。

人生信条:

圆融贯通、左右逢源。

阎锡山早年便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进入山西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阎锡山得到公费前往日本深造。次年,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成为该会的早期成员之一,并且还是铁血丈夫团的成员之一(团中还有黄郛、李烈钧、蒋介石、陈其美等人物)。这一组织不仅以理念上的一致性著称,更因其军事特质形成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

当阎锡山成为山西军政府的大都督时,他所挂的旗帜并不是传统的五色旗,而是一面象征着道家哲学的八卦太极图旗。阎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象征着一场“汤武革命”,象征着一种超凡的历史人物的诞生,因此他选择了这面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旗帜。

在辛亥革命中,阎锡山于太原发起起义,成功当上了山西的都督,这时他年仅29岁。民国元年,袁世凯拒绝给阎锡山正式任命,认为山西并非起义的省份。孙中山为此数次打电话给袁世凯,明确表示如果不承认山西是起义省份,甚至愿意为此破坏南北议和的进程。

当北洋军压境,阎锡山急中生智,将都督印送给他人,但无人愿意接手。情急之下,他声称要去五台山当和尚,虽然这一说法让人觉得轻松,却也反映了他当时的无奈。后来随着清帝退位,局势暂时稳定,阎锡山未再提及让位之事。

阎锡山深知自己的身世背景,并且清楚自己在军阀中的位置。他曾表示,民国以来的历任大总统和总统,除了孙中山,他唯一敬畏的人就是袁世凯。阎曾提到,命理大师曾告诉他,除了袁世凯外,他的八字与相貌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无人能比。

皖系与直系的冲突

在直皖之争爆发时,阎锡山准确预测到皖系最终将会战败。他原计划派兵前往石家庄援助,但不到一周的时间,皖系就彻底败北。阎锡山紧急调整战术,撤回援兵,并迅速派遣手下张苍梧携带五十万元赴保定安抚直系部队。

蒋介石与阎锡山的关系

1930年,蒋介石在评议各方政治势力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未来与我争夺天下的,不是汪精卫,也不是李宗仁、冯玉祥,而是阎老西儿,这个老奸巨猾的男人。”阎锡山一直在政治斗争中周旋,一方面讨好蒋介石,另一方面又寻求与共产党合作,且时常与日本军方暗中接触。他自称“我在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一颗都不行。”

抗战时期的政治策略

1938年,阎锡山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他对与会的将领们说:“这次会议,实际上是送终会,但如果你们能够理解,我也可以称它为庆生会。”众将领听罢不禁愣住。阎接着又说:“现在你们的军力已经大幅减少,再过三个月,恐怕你们就要全军覆没。因此,我今天便提前为你们开个追悼会。”

在民国晚期的政治生涯

1949年,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阎锡山被任命为行政院院长。当时,他带着一大批官员从广州逃往成都,面对每天成群的伪国大代表和其他官员,他的唯一职责就是安排飞机座位。这些人争先恐后地寻求一张能逃往台湾的座位。

在日常的接待工作中,阎锡山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根据来访的客人性质,他会在客厅里挂出相应领域伟人的肖像。例如,若接见的是军界人物,他会挂出军事领袖的画像,若接见政治人物,则挂出政治人物的肖像。

阎锡山对待身边亲信也非常讲究。他的亲信杨爱源曾总结出与阎共事的原则:“一是不要动他的权,二是不要动他的钱。他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让你做的事,最好不要去碰。”这种强调权力与利益的敏锐把控,展示了阎锡山作为政治人物的高明手段。

阎锡山的个性与特质

阎锡山虽然在战场上屡次取得成功,但他的个人性格却有些独特。1942年,他在晋西组织了“安青进步委员会”和“进步总社”,并把这些组织按帮规组织成了类似帮派的形式。作为帮主,他提出“领袖至上,山主至尊”这样的口号,强调义气与忠诚的重要性。

阎锡山还很注重对下属的管理。在他建立的“洗心分社”里,每周日都会安排公务人员进行“洗心”活动。通过十分钟的静默冥思和长时间的训话,他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支对自己忠诚的队伍。

在铁路与军事上的控制

阎锡山还在山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便是改变了铁路的标准,使得山西的火车可以自由出入,而外省的火车则无法进入。这一举措,被当地人戏称为“阎氏铁路”,其背后不仅是经济控制,也有着他对山西地方政治的独立控制。

他还在抗战初期以一首歌《将来希望歌》激励民众,歌中唱到“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稻;无村不工厂,无乡不职校”,展现了他希望通过各项社会改革来改变山西乃至整个民国的面貌。

阎锡山的财富与趣事

阎锡山还做出过许多令人发笑的投资尝试。比如他曾听信某些人的谣言,说北京西四牌楼的某个府第埋藏着大量银子,于是他花费重金买下此府第,并挖掘几个月,最终一无所获。

这些趣事与政治成就,构成了阎锡山复杂且多面的人物形象。他的领导生涯虽然充满了争议,但不可否认,他在山西的地位确实如同“太上皇”般不可撼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